close
我把全部都給你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 ( 2 ) 上日下常法師

以前有偏於宮廷方面

元、明以來

一直都是這個樣

後來虛大師就為了學這個

派了幾個弟子

一部分向東去學東密

當年是大勇法師

後來大勇法師也到西藏去

另外就是現在本論的作者--法尊法師。

實際上真正到西藏去學藏密的還是有一堆人

這個裡邊

結果對目前介紹這個藏密過來的

最了不起的一個大功臣

就是-尊法師。

這個是順便說一下。

剛剛說到宗喀巴大師

把那個完整的教法提起來了

現在我們也有機會接觸到

雖然它現在已經向下了

但是的的確確把我們中國古有的東西

以及現在這個配合起來

我的感覺

不管我們自修也好

對佛法的前途也好

那真是前途無量。

關於這個宗喀巴大師

他自己本人的成就

我也簡單的說一下。

宗喀巴大師

剛開始學的時候

他主要的先由基礎上面--教理。

所以他頭上多少年

廣學各家各派的東西。

他只有二十剛出頭一點

進到西藏

沒有幾年就全藏聞名。

換句話說

他這個教理的通達

但是他並不是憑空而來的

以他這樣的一個絕頂聰明的人

他到處去參訪當時的善知識

沒有一個善知識不參訪的。

然後跟他們廣學

那些善知識所通達的東西。

而學的內容

不拘任何宗派

小乘的俱舍

大乘的性宗、相宗、因明、乃至密教

然後自己有圓滿徹底的認識。

說到他這個人的聰明

我講一個故事

很有意思

就是發生在他身上。

他那時候剛進西藏沒多久

有一次生了病

去看醫生。

當地都是最好的醫生

去給他看

看完了以後

把完了脈就用藥

這用藥大家要討論一下他的病情什麼等等

結果

有意思

這個病人

換句話說

就是宗喀巴大師

他也在這個裡邊參加他的意見

覺得這個脈相是怎麼樣

應該下什麼樣的藥等等

結果所有代他看病的醫生

有一個共同的感受

非常驚訝地說:「這個年輕人

了不起!

不是我在這裡給他看病

而是我遇見了一個最好的醫學教授

上了一課

平常我不懂的東西

被這個病人一講都懂了。

」我們無法想像的這種事情

這是我們絕對無法想像。

我們不妨想一想

為什麼我們要想一想呢?就是說

我們經常拿我們的自己的生活經驗

體會一下

才能夠更深入的了解

我們要講的特質、內容

所以我們現在不妨想

我們現在看病

跑到醫院裡去

那個醫生

不要說不講

就是跟你細細地講

再詳細講

講了半天

你會不會有什麼印象啊?我們一點印象都沒有

因為醫學這個東西非常複雜。

我們現在的這個病

他譬如說要看你的胸部

用x光照

一看

就可以看得出來。

然後實驗報告

說你這個紅血球多少

白血球多少。

他可沒有哦

就把那地方

脈這麼一把

要我們自己就把那個脈

根本不曉得他到底是什麼一個

只覺得撲通撲通跳幾下。

就這麼

他這樣一個年輕人

他就是能夠了解這個

而把當時的名醫

都這樣說服

這是實在絕頂聰明

這樣的一個人

所以我們從這個地方

可以了解

這樣的聰明人。

然後廣學

從小乘開始到性、相各宗各派。

我為什麼要提這個事情?這個地方

大家停一下

讓我們自己做個警惕

我們現在在這個地方

來幹什麼?修學佛法。

你為什麼要修學佛法?說目的

我們已經了解了。

為了達到我們去苦得樂的目的

我們有一個認識

說我們所以得不到的原因

因為對於很多事情

沒有正確的認識

一個專門名詞叫「無明」。

換句話說

我們在無明當中

我們的概念

我們的執著

我!

我!

我!

這個東西都是錯誤的根本

痛苦的根本在這裡

唯有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

指導了你

你了解了你的錯誤

那個時候心裡面想排斥這個錯誤。

不但如此

還要進一步的認識

怎麼樣才是正確的

然後照著正確的去做

那個時候

你才能夠轉化得過來

這個道理很清楚

這個道理才是我們真正第一步應該擺在心裡想一想的。

所以我們記住

我們現在跑到這地方來是學佛

我想沒有一個人不同意

大家都會這樣想。

不過這地方呢

我們進一步的檢查一下

實質上的內容

我們跑到這裡來

是不是真的學了佛了?這是一個大問題。

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

我們來的目的是學佛

我們也這麼說

可是實際上我們學的是「我」。

你們會講

為什麼講學的是「我」?我現在仔細分析一下

你們也可以把它看成道理來看

也可以把它看成功學佛來看。

假定你把它看成學佛來看

你就受用了

假定你只是把它聽作道理來聽

那我也在這兒浪費

你也在這兒浪費。

我們往往跑到這地方來

我覺得

我覺得我要這個樣子

我要這個樣學

是不是大家都有這樣想法?我想有。

本質上面

應該就是我有這樣意志

要學到什麼

可是不幸的是

我們所以來

真正的原因

就是有一個根本問題--我自己不認識我是誰?所以叫做無明

我們的情緒

起心動念

以及我們的知見

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

今天我們看了一本書

佛告訴我們這樣

啊!

懂了!

懂了!

我真的懂了嗎?沒有!

然後我們是懂了一些什麼

就是懂了我們對這一個文字的概念

這個概念

不一定是佛要指給我們看的

這個內容很重要。

我現在隨便來講一個實際上的例子。

我們常常說的

這個佛法裡面講空的

你也要得看破啊!

你也得放下

一點都沒錯。

你只要能夠看破

看破嘛你就放下

放下嘛你就自在。

對!

對!

一點都沒錯。

結果你真的看破了嗎?你真的放下了嗎?你真的自在了嗎?我想仔細的檢查

不能說沒有

但是絕對沒有真的做到。

我們文字說懂了

但是我們懂的這個文字

就是我們以前在世間上面所認識的這個意義

於是你認識的是這一點

真正派上用場的

也是這一點

你所看破的

世間的一個標準是看破了一點

所以比起沒有聽見這兩個字

或者沒有經過這兩個字提醒的時候

稍微好一點。

但是佛法真正要你的看破

你看破了嗎?我想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沒有。

當然

也沒有看見

你放得下嗎?根本放不下。

因為你沒有看破

沒有放下

所以你也不得自在。

可是我們偏偏自己說:懂了!

懂了!

在這一種狀態當中

於是我們自己覺得學到了

所以這個學到的真正說起來不是佛法。

想想看

對不對?我以後經常會運用這個例子

所以一開頭我特別強調

假定說在這個地方

大家沒有辦法真正的體會到的話

我們就不可能深入

不可能深入

這是個很重要的概念。

所以

還是我們平常因為有這個概念

所以往往我們自以為認識

就停在這個地方

你沒有辦法深入。

在這種情況之下

始終還是繞著兩樣東西

一個我的見解

我覺得對!

你這個「對」

是什麼?就是世間上面

以前不懂的文字

現在你懂得了文字相

這個文字是以世間的標準來說

由深刻一層的認識

這個是沒有錯

所以可以說你是一個知識份子

但是學佛差得十萬八千里

門都沒摸到

種下一個因

第一點。

然後呢

你的感受

對不起

那瞭解都不了解

我的感受還是普通的習性

世間的來說

人家說文人

文人的習性是什麼?講起來

講得頭頭是道

做起來是一無是處

就像普通的一般的愚夫愚婦一樣

那我們現在實際上都是這樣的

大家喊這個民主

大家喊這個喊那個

看別人的時候

喊得清清楚楚

輪到他身上的時候

做起來是一樣的莫名其妙!

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了

第一個難關就是這裡

想想看。

所以這個地方提示了我們什麼?我們不要自己覺得懂了

要想真正得到好處的話

應該要深一層的

好好的廣學!

不必說我們現在想要樣樣東西都學

你不要說

就是簡單地學念佛吧!

學參禪吧!

說實在的

還是不夠

這個以後再說。

在這一個地方

我順便也提佛經上面的一個公案來說明一下。

這個《法華經》

我想我們大家都瞭解的

佛出世了以後說了很多經典。

在這經典當中

現在流傳下來的

有兩部經典

通常說圓教經典。

換句話說

最圓滿的。

一部是最初說的華嚴

一部是最後說的法華。

法華

很有意思

它最後告訴所有的弟子

你們每一個人到最後都成佛。

先開始說那些小乘的阿羅漢們

平常已經證得羅漢果了

他以為就是到此為止。

佛告訴他

不!

這是方便法門

最後你要成佛的

所以一一授記。

最後呢

乃至於說任何一個人

你只要隨便的念一聲佛

跑到廟裡邊

合一個掌

鞠一個躬

乃至於小孩子玩

拿了這個泥沙造一個塔

塔就是寺廟了

就是這個樣

都會成佛。

當然這個成佛的時間很遙遠

不過這裡我現在要提示給大家的是說

他授記大智舍利弗尊者等等

最後你要成佛的

你還要供養兩百萬恆河沙多少諸佛

多少時間以後成佛。

看一看!

大智舍利弗尊者是佛弟子當中智慧第一的

而且我們看經論上面

已經無量劫來跟著佛

生生世世跟著他

有這樣的因緣

這一世證了羅漢果了

到最後成佛

還要轉了個大圈子

這個是圓教經典。

可是另外一部圓教經典有意思呢!

華嚴

這善財童子

他是十信滿心

結果他最後也成佛

他的成佛的時間上面是一生取辦。

說這一生可以成就

所以他最後以十大願王

導歸極樂。

這兩個之間

雖然同樣成佛

這個時間

那完全無法想像

那是個天文數字

天文數字都無法形容。

假定說這個成佛這麼差別當中

我說沒有關係

反正你到那時候

升了天上人間

舒舒服服

到那時候

突然之間

一下成了佛了

那我倒還是願意等一下

因為成佛很辛苦嘛

所以我等了半天

到那時候成佛了

不是就等等嘛

不是的!

實際上

這個無量阿僧祇劫在這裡面

大部份時間是在受苦

受無量無邊的苦

那羅漢將來走到佛還要苦

凡夫的話那更不談

大部份時間都在三惡道當中輪轉

痛苦得不得了

這第一個事情。

第二個事情呢?轉了大半天你最後成佛

它不是到那時候說那個佛

自然地掉在你頭上

你還是要經過這樣的努力

一點都不能少的

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

有這樣的因

有這樣的果

你到最後成佛還是要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要真正成佛

要做兩件事情。

那兩件?一個要所知障徹底地淨除

煩惱障徹底淨除

兩樣東西。

那個東西你沒有淨除之前

不行!

換句話說

你那個債在那裡

你沒有還清之前

就是負債的

還清了

什麼時候還清了

就對的。

還有呢

你要做就要做那麼多

什麼時候做圓滿

什麼時候就是對的。

結果呢

前者走這麼長的路

完了以後

同樣還要付出這麼大的努力去完成

後者一下就達到

他也達到了。

這兩個比較

對我們有極重要的一個概念

大家記住!

為什麼?我想如果說我們自己肯努力在這個方面追尋一下的話

沒有一個人例外的

一定願意走善財童子這一條路。

這個太冤枉了

走這麼長時間太冤枉

因為這個是吃的冤枉苦頭

對不對?這個概念在那裡呢?看下面。

這個就在這兩部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所以

如果說你們將來真正的要學本論的話

我之所以把課排得比較少的原因

你們要肯學

好好地去找各式各樣的經論

自己證明。

法華上面說得清清楚楚

我啊

無量劫以來

就把那圓滿的教法告訴你

告訴你了以後

對不起

你就聽不進我的話

總是急急忙忙照你配你味口的去做

結果就因為這樣

你以為得到了

沒有

沒有得到。

所以它中間說了一個什麼比喻

叫化城喻品。

大家還有印象吧?這個化城喻品

我現在完全用最平常的方式來說明最重要的意義。

就像說

我們現在要去到某一個地方求寶一樣

這一條路是蠻長遠的

大家一直跟著那個大商主

大商主就是我們的佛陀

他是完全了解的。

去走

走在路上是又渴又累

大家跑了個半天

又跑不到

眼看要退心了。

佛陀曉得這些人的心量太差

所以這個地方

現一個化城

到了

到了!

大家覺得好歡喜

結果進了城

喝了一點水

吃飽了覺得很高興

佛陀就說大家精神振作了!

還沒有到

下面還有路!

那個時候

他就跑起來

那就對了。

我想在座的

一定有很多同修

唸過法華

曉得這個公案

沒有唸過好好的去看一看。

這個地方

我不強調後面的

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真正要想學這個佛

應該一開頭的時候

先心平氣和

耐下心來

把佛要告訴我們的

正確圓滿的教法認識了

然後你開始去一口氣走的話

這個就是一生取辦。

否則的話

你急急忙忙去做

這條是遠路。

就實說來

在我們沒有正確了解之前

因為我們畢竟是個凡夫

自己我也一樣的感覺

哎呀

叫我去一聽見那個佛法

這麼難走

這麼長遠

誰都會害怕。

但是如果你有了正確的認識

正確的了解以後

誰都會取後者

因為你害怕的結果

並沒有因為你害怕而省力

反而讓你吃盡千辛萬苦!

這是個真實的內容。

所以真正重要的

假定說我們能夠如法的去瞭解這個完整的內容

然後去走的話

倒反而來的省事。

在這個地方

我來說一個比喻

說明這件事情。

比如說我們現來造房子吧

這麼說

我們覺得要造一個房子

夏天太熱

受不了

冬天太冷

颱風的時候

那造個房子。

急急忙忙造一個房子

簡單一點

只要可以住得進來就可以

只要弄個鐵皮釘一釘

是什麼都不要。

到了那個時候發現

不是的

這個房子不夠呀!

你要真正的要想達到圓滿

不是這樣。

那麼

這個比喻是什麼?就像我們現在覺得很苦惱

那麼我們趕快要找一個安樂的地方

躲起來

這樣。

結果我們發現

真正徹底圓滿地躲掉這個痛苦

得到這個安樂的地方要佛

像造個房子

要造一個摩天大廈一樣

所以那個時候你要重新改建。

不過這個地方

我們往往有一個問題就來了。

那你改建

第二次改建的時候

這個老房子拆掉重來

拆掉重來一趟還可以

我們往往有這個毛病

說現在這個一間不夠

因為我們南普陀就是最好的典型

一間不夠再加一間

一間不夠再加一間

東加一間

西加一間

往東面加一間

往上面加一間

往那面加一間

加得非常凌亂

到後來

你簡直不曉得它怎麼辦是好!

不過好在我們現在這個架子向兩邊還寬

實際上它不是

這是個高樓大廈

我說一層

然後呢

二層

對不起

你造三層的話

這地基不穩

不行的

怎麼辦呢?把它拆掉重來

所以我們往往說造了三層

造一層的時候

覺得馬馬虎虎

造了再說

要造二層

還可以

造到三層的話

把三層全部拆光

地基重來。

然後呢

造了四層、五層

到了那時候

你又全部拆光又全部重來

我們常常做這種事情。

我想我們眼前這種感受很多

我們跑到馬路上

那是剛造好

過兩天又挖一個洞

原來這個還沒弄好

過兩天又挖一個

原來那個東西沒弄好

我們總覺得不方便

現在我們修學佛道也是如此

所以在這個地方不是

我們一開頭時候

先把那個基礎穩固

說我們要造一個摩天大廈

雖然現在沒有這個力量

但是沒有關係

一步一步來

我一定要從那個基礎造好。

如果我有了正確的認識

一開始有這個規劃的時候

你第一步

就把基礎造得非常穩固

到了那個時候

一層樓一層樓

你一直造上去

一直造到了摩天大廈。

當你一步一步造上去

不是說非常辛苦

當你造了一步的時候

你可以說

造好了

你可以安住在一樓

再造了

可以安住在二樓

再可以造上去

安住在三樓

你這樣的層層上去

到最後圓滿的時候

整個的金碧輝煌

那個大小都起來了

這個裡邊的差別

差得天差地遠。

剛才那個比喻

雖然好像是很可笑

實際上

我想我們人人感受得到

現在我們修學佛道

也是如此。

所以宗喀巴大師在這個地方示現給我們看

他們很多當年印度的大德

都是這種風格。

所以我們目前

我在這地方特別要說明這件事情的道理

也就是這樣。

在我們開始的時候

我覺得我們就應該對這個教法

有一個完整的認識。

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告訴我們說

我們要學宗喀巴大師這樣

他是一個密的

我們也是要密的

不!

這個意思是說

你對整個的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

把你的目標確定好了以後

那時候你進一步選你現在相應

應該走的路。

比如對我們現在來說

我們應該走的淨土

那時候

你才是走淨土

一門深入。

那麼你會說

同樣是淨土

你這個淨土

跟我這個淨土有什麼不一樣?不一樣

差得很大。

平常我們現在念佛的人

聽見了念佛

趕快

往往就是

哎呀

我只要念得去就好了

弄個下品下生!

結果你念了半天

下品下生都不一定去得了。

這是一個事實

現在這裡我們說

萬修萬人去

這個法門

對不對?對!

淨土法門是萬修萬人去

可是現在

一萬個人修

有幾個人去啊?找不到幾個

這是個事實。

那麼現在照這個法門做

有什麼好處呢?你有圓滿的認識了以後

第一個是萬修萬去

第二個要去的目的也不一樣。

我本來就是說

我只要去就行了

現在不是

我要成佛

不但要自己解決

而且幫助一切人解決

可是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起見

選我現在最相應的念佛的路子

這樣的情況

所以我要去。

所以你剛開始去的時候

你要求的就是上品上生

乃至於有一個人就要無上乘

說我現在去念的是要求什麼?要求這個寂光淨土的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還分四土九品的。

那個時候

當然

我們現在的條件

不一定真的能夠達到寂光的上品上生

乃至於同居的上品上生

都得不到。

那沒有關係

你可以得到上品中生

上品下生

至少你可以很穩。

還有一點

因為你的願心這樣

將來一去見到了佛

你所追求的圓滿的東西很快

這是條直路

這是我們要了解的。

所以在這個本論我一開頭說明

我並不建議大家要學那一個宗派或者那一個法門

完全不是。

這個宗派法門

這是你們自己選你們個人自己相應的

而是一開頭的時候

我們要瞭解佛法的整個圓滿的內容是什麼?你有了正確的了解了以後

然後把你的目標一開始的時候

規劃出來

從這一個認識當中

選取找到你自己相應的路

然後你走上去的話

千穩百當

而且是最省事、最快速、最圓滿

念佛照樣的念

參禪照樣的參。

所以這個後面

它會告訴我們的是

我們修行一定是一門深入

這個根本的道理在這裡。

除了這個以外

還有一個

假如你真的一門深入

找到了門還好

不幸的我們往往是什麼?在門外空轉。

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閉門造車」

現在不是

門都沒摸到

門都沒摸到

乃至於在原地踏步

我們自己覺得在修學佛法

就像剛才說

我們覺得修學佛法

實際上

在修學的我

弄到後來

「我」是越弄越大。

現在在這個地方

我們不妨仔細檢查一下看看。

平常我們最流行的

也可以說最適應我們現在時代的

就是淨土。

這個印光大師

是淨土的大德

他特別說明

有很多人

弄了個半天

是念佛也好

什麼也好

越念是煩惱越重。

對不起

弄錯了

怎麼會呢?就是剛才這個道理

我覺得對了

實際上呢

沒有真的對。

所以前天說的

未會先會

千萬不要!

我們修了個半天

不是修的佛法

是修的「我」

把那個我是愈弄愈大

那個冤枉苦頭吃得太多!

太多!

不過這個詳細的內容在下面

所以我談到宗喀巴大師

當年修行的狀態。

他所以有這麼高的成就

所以能夠幫這麼多人的忙

乃至於把整個的教法這樣的振興

到今天我們還有這個受用的原因

就指出這一條路來。

這個也就是

我所以選取本論

在這個地方跟大家共同研習的原因。

同樣的

因為這樣的原因

所以我把講法本身

也完全改變。

以後原則上面都是遵循這一條道路

講的每個地方

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

然後這個認識當中

慢慢的去推展擴大

而不忽視整個的內容。

等到我們有了這個認識以後

慢慢地到每一個程度

然後把整個的全貌安進去

使得我們對於整個佛法

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所以我們這裡是簡單地說明一下

宗喀巴大師他當初是這樣的。

他是先在教法上面

有了這樣的一個認識。

當年在他那一個時代

他在整個西藏

可以達到獨一無二的

最高的這樣的一個地步。

現在教法上面

我舉一個典型的例子

來說一下

他曾經同一天講法講二十一部論。

換句話說

我們在平常講法

一座一座

他講二十一座!


我把全部都給你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712010986345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az101406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